□ 吕成晞
小时候一到夏天,小区里经常会供水不足。后来,不知是谁牵头,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。突然之间,围绕这口井,每个人都变得快乐起来。
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是最丰富的。疯玩了一天之后,用井水洗洗手、洗洗脸,好清凉啊!于是,好奇心来了,井里的水到底是哪里来的呢?为什么比自来水凉快呢?地下的水粘到泥土不会脏吗?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提出一堆问题,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,谁也说服不了谁,那怎么办。打,打不过的只能哭着跑回家,可怜巴巴地问父母。父母大多也是说不清的,只是胡乱应付:我们的镇子叫湖塘,就是因为地下有很多水,以前还发过大水,下大雨的时候水存在地下,就变成了井水,能够用很久。孩子又会问,那么为什么家里经常停水呢?于是,父母也哑然了。所幸小孩子心里也不藏事情,找不到答案那就不去想了,第二天继续在井边玩耍打闹。只是在他们眼里,井变得更神秘了。
在古人眼里,井是故乡很重要的一个符号,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而井里的水,正是故乡土里的水,无怪乎古人的流浪都叫做背井离乡。打水桶上的那根绳,真真切切、实实在在地把人和土地连在一起。直到后来,传统的井慢慢变成了压水井,压水井又被自来水系统取代,取水越来越方便,人跟水土也越来越远。这是进步还是疏远呢?我不知道。正如孩童时期的我站在井边,找不到答案。
夏天的夜里在草丛里抓萤火虫时,井台就突兀地杵在水泥地中间,远远的,看不真切。年幼的我不敢靠近,生怕有什么怪物突然破井而出。有一次按捺不住好奇,鼓起勇气往里看了一眼,黑咕隆咚,像是一个狭小的牢笼,吓得我转身就跑。从那以后,我对井多了一份畏惧。
中国人是喜欢水的,水孕育生命,“上善若水”。伯牙子期,知音难觅,“高山流水”。而世外高人隐居呢,大多是“青山绿水”。风水宝地,人们往往喜欢“依山傍水”。在《易经》里,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风、雷、山、泽这八种自然界要素组成了八卦,分别对应乾、坤、坎、离、巽、震、艮、兑。其中,“水”对应的卦象是“坎”,“泽”对应的卦象是“兑”。何为坎?欠土,指水把土冲开了。何为兑?兑通悦,指人看到泽,都会心情愉悦。而泽,可以说是江河湖海的总称,这其中却单单缺少了井。甚至在武侠小说里,行侠仗义是在“江湖”,平凡无为多在“市井”。这就很值得细细琢磨了。
从字面上看,井这个出水之处,竟与水毫无牵连!有人说井这个字,是一个水坑,周围有一些护栏。但是在小篆里,井中间是多了一点的,这到底是意味着水,还是井口打水的那个人呢?
在我看来,井不仅仅是那方井台,它与水应当是一个整体,或许,井这个字,恰恰已经描述了从井里打上来之后流向四面八方的水?
井是神秘的,单单是这个字,就充满了故事和争议。井是孤独的,默默守护着水源,见证着寻常百姓的生活琐事、喜怒哀乐,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悲欢离合。风吹日晒,岁月变迁,井台变得残破,井底也会干涸。
井,在都市慢慢地消失,有时候真的很想喝一口井水,用井水洗洗脸,那是一种特有的甘甜与清凉。
井
责编: fenglina